來到倫敦之後,除了前半個月比較有時間在外走動,自從開學之後一來因為健康、二來因為課業幾乎連周末幾乎沒有太多時間外出觀光。大部分的遊走都是借重中心安排的social programme校外參觀活動。如此也去了不少倫敦的重要景點,藉此回顧一下。
25/1參觀Natural History Museum,博物館的外觀就非常壯觀像是古堡、大教堂一般。
自然博物館當然少不了吸引各年齡層的恐龍等身模型。
這天的重點是參觀2012 Wildlife photography of the year,之前提過英國博物館大都不需要門票,但類似這種特展一般入場還是需要額外的門票,我們則因為學校安排可以免費參觀。攝影得獎作品相當精采,但因為不准攝影所以也無法直接分享。
這裡有部分介紹:
這次展覽中有一張是台灣攝影師的得獎作品:
不過很不幸另一張得獎作品是拍攝關於台灣的照片卻不甚令人開心,關於濫捕魚翅:
參觀完特展沒有太多時間留在自然歷史博物館瀏覽常設展,繼續前往V&A(Vitoria & Albert) Museum,這個博物館比較多關於物品、器具與服飾的展覽品,除了女性fashion與中東文物的部分較為印象深刻,當天大概也只瀏覽了20%不到。
10/2助教帶我們經由Barbican前往Museum of London。Barbican是一區高級住宅區,雖然看起來很像一般的公寓,但在倫敦市中心卻是相當高級的住宅。六、七零年代戰後改建被轟炸之廢墟,在當時算是相當前衛的設計。鄰近藝廊與劇院等等,居住環境也是鬧中取靜難怪價格不斐。
這一區都有專門的天橋聯繫道路
倫敦博物館都是陳設以倫敦為主題的展覽。我們今天來參觀的是特展"Doctors, Dissection and Resurrection Men",內容基本上是在談18世紀當時醫師行業並非像現代一樣有專業認知或社會地位,醫療剛開始發展時連人體構造都還不是特別清楚,有大體解剖的知識需求但卻沒有相應的軟硬體,當時並沒有捐贈大體等概念,於是甚至有竊盜遺體或謀殺取得"新鮮"樣本的事件發生。類似的議題在現代社會則是器官或大體捐贈的觀念宣導。參觀完因為已近午餐時刻我們也沒有多做停留,將來有機會還是可以免費參觀常設展覽。
覓食途中經過附近的聖保羅大教堂,外觀非常雄偉,不過進去看了一下覺得雕刻與裝飾相較之下還算是樸素的。但其實所見只是冰山一角,真正想進去教堂內參觀可是要付門票的,價格也不便宜。
教堂外留影
(阿爾及利亞同學Kahina,左,法國同學Linda,右二,墨西哥同學Rodrigo,右)
用餐後下午前往TATE現代藝術博物館,經過著名的千禧橋,當初落成時因太受歡迎遊客過多湧入導致橋梁震盪問題,一度被迫封閉重新檢討設計,現在人沒有那麼多了,不過因為是通往TATE必經之路所以遊客還是不少。
從橋上可看到新落成的倫敦地標the Shard,跟101有異曲同工之妙?
跟Linda與智利同學(中)Valeria合照。TATE MODERN顧名思義全展覽現代藝術,我對現代藝術一竅不通也沒有太大的興趣,因此只是走馬看花到此一遊,可能要對現代藝術有深厚興趣的人才能有所共鳴吧?
中國新年初一去了中國城參加慶典湊熱鬧,倫敦華埠規模相當大,過新年當然也是張燈結綵,不過因為天候不佳,整體活動不如想像中熱鬧,純粹感染一下過年氣氛。
Rodrigo與Valeria也跟我們一起探個熱鬧。
現在在台灣可能也少見的舞龍舞獅,大概是當天的最熱門及最受歡迎項目。
人人打傘,不過燈籠高掛起來還是很有味道
22/2的行程為參觀Sir John Soane's Museum,途經一間小型的藝廊,助教二話不說就帶我們進去參觀,現代藝術。
以塑膠袋做為主題,倒是有點意思,原本被當作垃圾的塑膠袋也可成為藝術品的角色。
彩色版
裝飾了蝴蝶、花與珠寶的槍,沒有說明不過大概可猜想出反戰的概念
Sir John Soane,就習建築史的同學Valeria所言,為開啟了西方Neoclassicism的先驅,當時為了回歸希羅時代的美術觀而多次前往希臘、羅馬、埃及等地取經,也取回不少文物,生平時期就將戰利品展示於家中(包括埃及國王棺木一座就放在自家飯廳),而目前的博物館除整理他生前的收藏品,並將他故宅隔壁房舍合併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,也收藏了不少當時在Sir John Soane麾下學習的藝術家之臨摹作品。不過這個博物館門禁森嚴,入館後所有個人物品都必須歸管方保管,完全不准拍照。因為空間有限在外等候入場的訪客不少,我們因為是學校團體可以直接插隊進場,引來不少側目。
館外留影
這一排也都是天價的住宅區,門口還停了超長的禮車,想必也有貴人居住於此?
附近是Lincoln's Inn Square,有一老樹感覺非常有歷史,甚至活出臉型來!
Lincoln's Inn指的不是旅館,而是專給律師或習法學生的工會般的組織,在英國每個律師都必須要隸屬於特定的Inn,這裡則是所有Inn的集合辦公區,建築都是從古早就流傳下來非常有歷史的區域,現在仍舊屬於法律公會的特別行政區域。
古典的建築設計
上週五安排參訪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,這是建築師與學生必來的朝聖之地,我們雖非學習建築,但因此處就在住家不遠處,經常跑步都會經過,想說有機會進去一訪也不錯。由於是建築學會門外的雕像與大門都是經過仔細的設計。
RIBA的標識為獅子,但導覽小姐卻說像猴子?
把一棟學會建築講說的栩栩如生的導覽員。
光線的配置也有獨特的採光效果,這棟建築在三零年代就落成,但許多設計都沿用至今沒有改變,建築設計師當初就設想好未來的多用途,很有遠見。
大型落地窗的採光也非常棒,梁柱的雕刻都象徵了各地著名的建築物。
圖書館非常棒且豪華,一般民眾都可使用,我們一直以為這棟建築為私人用途,沒想到竟然是開放給大眾的學習場所,以後可以來此念書了。
廁所的設計也很精緻
電梯也是從以前就保留至今,很有古典風味
後來周末經過關門時將學會大門拍下,每一個雕刻都有其象徵意義,很別緻。
除了參加學校活動,能夠出外遊覽的時候就是趁跑步當下。上次有一回跑到海德公園,之前已經來過一次,不過這次沿著湖畔跑步別有一番風味。
倫敦雲層總是這麼厚,但這一日天氣算不錯了
公園內還有馬術教學,不時可看到有騎士駕馬在馬匹專用道路上行走
海鷗們很有默契地一隻隻分別占據湖中的木樁,很有意思的景象
Hyde Park旁緊接著Kensinton Gardens,中間夾著一個Italian Garden,整體的腹地很大,不過當天我們光是沿著Hyde Park的湖邊跑來回就超過10K了。想要將整個公園區域踏遍可會超過20、30公里了,下次可來此做LSD。
在倫敦一有好天候就要趕緊出門跑步,不然不知道下次的晴天是甚麼時候?
往Regent's Park途中可以看到這種天色真的是很享受~
這次嘗試沿著貫穿Regent's Park內的Regent's Canal跑跑看,之前住在西區時曾經沿著當時住宿地點附近的運河跑過,這條運河也可和當時的運河銜接,但為不同的系統。
市區內的運河有時沒有沿河的人行道,必須借用一般道路銜接。
運河上很熱鬧有觀光汽船、附有餐廳、咖啡館
也有許多船屋,這一區的運河段雖有人行道但不可進入,似乎是私人用地,但不清楚是否為地主出租給船屋使用者們,類似租屋一般?但運河竟有非公用土地還蠻奇怪的...
橫跨在運河上方的咖啡館
到了著名的小威尼斯,這就是Regent's Canal跟我們之前跑的Grand Central Union的交界處,形成一區水域稱做小威尼斯。
但此時小威尼斯水域反顯冷清
週邊有許多船屋與咖啡船屋
雖不比威尼斯但也挺有味道的~
回程途中在牆上發現黑貓一隻
運河旁有些用地都被欄杆圍著說是私人土地嚴禁擅闖,還說有惡犬巡邏...倫敦還有很多地方等著開拓,下次有機會想要先從這個運河一路跑到我們之前的運河路,剛好同學家在那可一起試跑,很有挑戰性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